每一顆咖啡豆都有旅行的 DNA,命定的飄洋過海,在生活的光譜裡,咖啡與旅行總是密不可分。我們常在喝咖啡時,感受著異國的風土,揣摩旅行的滋味。而當踏上旅途時,咖啡館是開啟感官味蕾的坐標,讓人與另一座城市的生活氣味平行接軌。

還記得人生第一次喝咖啡的印象?談談愛上咖啡的歷史。

旅行中常常會喝咖啡嗎?旅行各地有哪些特殊的咖啡文化觀察?

我喜歡慢遊,旅行時我喝咖啡,是為了去咖啡館歇腳。每個城市的名牌咖啡館我會光顧一次,瞭解為什麼有名。但偏愛庶民一點的,整間店坐滿老先生、老太太或是上班族,也不見得要裝潢得很漂亮。我也喜歡逛市場,像在沖繩的菜市仔發現咖啡吧,一定會喝上一杯,即使咖啡不太好喝也無所謂。

在歐洲咖啡館還是以傳統義式咖啡為主,提供的就是濃縮 Espresso、拿鐵 Latte、歐蕾 Cafeaulait 等幾款。不過這幾年歐洲,也開始出現精品咖啡館,通常店主是三、四十歲的年輕人,沒有老咖啡館那種 Barista 老先生,我會去喝喝看。從這裡我會看到精品咖啡流行,某種程度是一種全球化,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接受了它。

但是飲食傳統越強的地方越不容易接受,像是義、法、西、葡,還是以傳統義式咖啡為主,尤其是越南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,喝得甚至比義大利還更濃烈。有一次我在西班牙鄉下加特隆尼亞地區住了一個月,喝到焦糖味很濃的 Espresso,才發現因為他們喜歡焦糖味,所以直接在烘咖啡豆時加了 4% 糖,這是西班牙某些地區喝咖啡的習慣。

如果習慣喝精品咖啡的人,到國外可能有點辛苦,旅行要入境隨俗。像在荷蘭有一種 Koffie Verkeerd 錯誤咖啡,是牛奶多、咖啡少,因為荷蘭牛奶品質很好,我就不會堅持喝黑咖啡。在法國,我會喝歐蕾咖啡;至於到義大利,就是要站在吧台邊喝 Espresso,喝完聊兩句就走,我原本不加糖,但我發現當地人都加,其實也蠻好喝的,我就把它當甜點。在美國我會喝一塊美金、可無限續杯的美式咖啡,雖然真難喝但也真有趣,因為這就是美國人的日常生活。

在中南美洲或非洲旅行,當地有什麼特殊的咖啡文化?

非洲衣索比亞有很多咖啡館,因為曾經是義大利殖民地,一些小鄉鎮只要吃得到義大利麵的地方,就可以喝到咖啡。而且咖啡館的拉霸機(義式咖啡機)還是自己打造的,有的甚至會利用內戰時留下來的炮彈鋼材來製作。衣索比亞還是全世界烘豆師最多的國家,因為產咖啡豆,所以家家戶戶在煮完飯後,會用爐碳的餘熱去炒豆子,用的也是同一個煮菜的鍋子。因為是馬上烘馬上喝,所以焦炭味蠻濃的。有時候,路邊會看到有人在兜售剛採收下來的生豆,好像賣青菜水果一樣,在其他國家很少見。

在咖啡館方面,在歐洲我最欣賞的就是丹麥的咖啡館,丹麥是出世界咖啡冠軍選手最多的國家,內斂、簡潔的風格,跟丹麥的設計一樣很迷人,咖啡本身的水準也很好。歐洲近幾年最瘋狂的是英國,出了兩個世界冠軍,2008 年是一個分水嶺,之前找不到太好的咖啡館,現在整個倫敦有超過50 家精品咖啡館。